掌握AI視覺創新:從 Lovart AI 到 GPT Plus 的全面比較
- 神人 王
- 6月4日
- 讀畢需時 9 分鐘

在數位時代裡,想要迅速脫穎而出的視覺與行銷專案,往往需要借助 AI 工具的力量。本文將帶你了解 Lovart AI 與 GPT Plus 之間的核心差異,並引領你選擇最適合自己需求的工具,讓創意發想與執行更快速、更精準。
📌 如果你在尋找專業的視覺與數位行銷解決方案,我可以協助你:
平面設計:海報、Banner、名片、平面設計,一次搞定。
數位行銷策略:社群貼文企劃、品牌定位建議。
影音剪輯:宣傳短片、社群動態影片、短影音剪輯 皆可製作。
手繪插畫:專屬角色設計、貼圖、吸睛元件。
如有專案需求或想討論更多細節,歡迎隨時聯絡我:
LINE ID|@254mcmeg
以下將從多個面向詳述 Lovart AI 的功能與使用方式,並與 ChatGPT Plus(俗稱 GPT Plus) 做比較,最後列出市面上其他類似的 AI 工具供參考。
一、Lovart AI 是什麼?能做些什麼?能製作虛擬影片嗎?
Lovart AI 概述
Lovart AI 自稱「全球首個設計代理人」(Design Agent),使用多模態(圖像、影片、音樂)的 AI 模型,從一句自然語言描述,直接產出專業級視覺設計,包含海報、品牌識別、包裝設計、插畫等,並且在同一張「無限延伸的畫布」上進行編輯與優化。
它結合了 GPT-4o(用於理解文字需求)、Flux、Stable Diffusion、Midjourney 等多種視覺生成模型,還能匯入音樂生成模型(如 Suns & Kling),實現從概念發想到最終視覺成品的完整流程,宛如把整支設計團隊濃縮在單一工具中。
主要功能與特色
自然語言到設計:只要輸入一句話(例如「設計一張具有夢幻雙曝光風格的電影海報」),Lovart 就能自動分解需求,產出多種版本供你比較、挑選,再透過多輪對話精細調整元素。
互動式畫布:在瀏覽器內部就能看到「左右分屏」介面:左側顯示對話式指令,右側顯示生成結果。你可以點選圖層、切換文字背景,甚至對單一區塊「局部重繪」,不須跳出畫布就能微調細節。
多模態輸出(含影片):除了靜態設計,Lovart 也能將設計轉為動畫(Motion Graphics),或結合多張圖的順序,生成一段 10~30 秒的「動態品牌預告/產品展示」影片。這裡的「虛擬影片」(也可視為短篇動畫或動態圖)是指:由 AI 自動將靜態視覺元素加上動態過場、過渡效果,形成連貫視覺敘事,適合用在社群貼文、簡報開場、網站橫幅等。
文本與圖層分離:在生成海報、廣告等視覺作品時,Lovart 會自動把文字與背景分離,使用者可直接編輯文字內容、字型大小、顏色,而不必重做整組設計。這對於廣告投放時要做 A/B 測試、或品牌調色需求相當實用。
一鍵匯出多種格式:支援 JPG、PNG、SVG 等常見格式,並能依照社群需求,一鍵輸出正方形、16:9、9:16 等常見比例,省去額外裁切麻煩。
能否製作「虛擬影片」?如上所述,Lovart AI 已經整合了 動態圖/短影片生成功能。使用者只要在描述中加上「讓這張設計動起來、加入淡入淡出效果並搭配背景音樂」等語句,Lovart AI 就會啟用內部的影片生成模型,將靜態圖案依時間軸加入過場動畫,並輸出短片檔案。這類影片最適合用在:
社群平台(Instagram Reel、Facebook 動態、YouTube Short)
行銷簡報(開場動畫、產品展示)
網頁橫幅(Banner 動態效果)

二、Lovart AI 與 GPT Plus 的差異比較
雖然名稱裡都有「AI」,但 Lovart AI 與 ChatGPT Plus(俗稱 GPT Plus) 在定位、功能與使用方式上有很大差別。以下用一張表格簡要比較:
項目 | Lovart AI | ChatGPT Plus(GPT Plus) |
主要定位 | 全鏈路設計代理人(Design Agent),專注圖像/影片的「視覺創作」。 | 文本為核心的聊天式 AI,提供更快、更高階的 GPT-4 模型,強化文字分析、撰寫、問答與程式碼協助。 |
核心能力 | - 自然語言 → 視覺設計(海報、品牌視覺、插畫、動態影片)- 多模態整合(圖/影/音)- 即時畫布編輯、局部重繪 | - 文本理解與生成(文章、電郵、報告、故事、程式碼)- 複雜邏輯推理、知識問答、翻譯、摘要整理 |
是否支援影片 | 支援:能將靜態設計轉為短動畫/動態影片(Motion Graphics)。 | 不支援:主要限於文字與靜態圖片(ChatGPT 可以生成簡易示意圖,但無影片生成功能)。 |
輸出類型 | JPG、PNG、SVG、MP4 等(靜態圖+短片)。 | 純文本、程式碼段落、Markdown、簡單 ASCII 圖示,可結合第三方插件生成圖片,但不直接生成影片。 |
互動介面 | 瀏覽器內的「左右分屏畫布」:左邊對話框控制 AI,右邊即時預覽結果,並支援鼠標點擊編輯。 | 網頁或 App 的聊天介面:以文字對話框為主,回答問題或完成任務,無內建視覺編輯畫布。 |
使用門檻 | 需要申請 Beta,經過審核之後才能獲得使用權;一旦通過,操作相對直覺、適合設計師與視覺創作者。 | 付費訂閱後即可立即使用(無需審核);操作只要能用文字敘述需求即可,適合各種文字工作者。 |
計費方式 | 目前仍屬 Beta 階段,多數功能免費(或限期試用);未來可能推出付費方案。 (globenewswire.com) | 月費制:每月 USD $20(台灣區約 NT$650 左右),可使用 GPT-4 模型(有次數或字數限制)。 |
主要適用對象 | 平面設計師、品牌行銷團隊、內容創作者,想要快速出稿與視覺一條龍服務者。 | 作家、記者、程式師、學生、自媒體經營者、需大量文字產出的工作者。 |
技術來源 | 整合 GPT-4o(文字理解)+Flux、Stable Diffusion、Midjourney(影像)+Suno、Kling(音樂)等多種生成模型。 | 自家 OpenAI 的 GPT-4 模型(文字產出),搭配 ChatGPT 平台優化。 |
學習曲線 | ●●○○○(繪製、調整、輸出步驟直覺,但需基本設計概念) | ●○○○○(只要會打字表達想法即可) |
應用範例 | - 企業想要一個品牌整合式視覺提案,自輸入一句「我要一套未來感科技風的產品海報」,就能獲得完整設計稿與動態示範。- YouTuber 需要社群推廣影片短片,只要輸入文字腳本,Lovart 會產生伴隨動態的視覺影片。 (lovart.me) | - 編寫長篇文章、撰寫行銷文案、寫程式碼、客製化問答、文本翻譯、整理會議紀錄、生成測試問題等。 |
註釋:上述表格中關於 Lovart AI 的功能與收費資訊,主要根據官方網站與媒體報導整理。
三、如何使用 Lovart AI?
註冊與申請
目前 Lovart AI 正處於 Beta 測試階段,需要到官網(https://www.lovart.ai/)申請候補名單(Waitlist)。填寫基本資料並提交後,官方會進行審核,通過後會收到邀請碼與說明信。
註冊成功後,會分配到一個私有工作區(Workspace),你可以在其中建立專案(Project)並開始發出設計指令。
基本操作流程
建立專案(Project):登入後,點擊「Create Design」,為專案命名(例如「夏季新品宣傳海報」)。
輸入描述(Prompt):在對話框輸入「請幫我設計一張夏季新品海報,需要加入清涼感、熱帶水果元素,以及動態水波紋效果」,按下「Enter」。
AI 生成初稿:左側對話欄會顯示模型正在處理的過程,右側畫布會陸續呈現 3~5 種不同風格的樣板。
選擇與微調:
若想要調整部分區域(例如文字區塊、配色、排版),可直接在右側畫布「點擊圖層」,再次下達「請把標題字體換成粗體黑色,底色使用漸層海藍色」。
若想更換整體風格,可在對話欄輸入「給我一個更偏日系插畫風的版本」,AI 會自動切換生成。
影片動態(可選):若要把靜態海報轉為短動畫,輸入「請把這張海報做成 10 秒淡入淡出動態,加上簡單的波浪背景運動」。AI 會在底層啟動影片生成模型,並回傳 MP4 或 GIF 檔案。
匯出下載:確認最終版本後,點擊「Export」,選擇 JPG/PNG(靜態)或 MP4(影片),即可下載到本機。
專案儲存與分享:每個專案會自動儲存在雲端工作區,並能產出分享連結,方便團隊協作或交由客戶檢視。
使用小撇步
多輪對話優化:Lovart 支援多輪對話的「上下文記憶」,只要在同一專案裡,AI 會持續記得你之前的調整,無須重複描述。
參考樣板上色:如果你有品牌配色(例如 #FF6B6B、#334E68),可直接在提示中寫上「使用品牌色#FF6B6B 作為主色,#334E68 作為輔色」。
素材匯入:在畫布上方可以「上傳參考圖片」,AI 會拿該圖片作為風格參考,生成更貼近品牌風格的設計。

四、其他類似 Lovart AI 的多模態設計/影片生成工具
以下列出幾個市面上在 「自然語言 → 視覺/影片生成」 方向上較具影響力的 AI 平台,並簡要說明它們的特色,方便你做比較與選擇。
Adobe Firefly
定位:Adobe 旗下 AI 創作工具,專注於圖像、影片與 3D 素材生成。
特色:
與 Adobe Creative Cloud(如 Photoshop、Illustrator、Premiere Pro)深度整合,可一鍵將 AI 生成素材帶入專業後製。
支援文字生成圖像(Text-to-Image)、圖像生成影片(Text-to-Video)試驗性功能。
提供「風格一致性」演算法,能讓一套素材在色調、光影上保持整體一致。
適用對象:習慣使用 Adobe 生態系的人,可無縫整合既有工作流程。
參考:Adobe 官方網站。
Canva AI(Brand Kit & Magic Studio)
定位:Canva 在原有線上排版編輯器上,加入 AI 設計助手,提升設計效率。
特色:
Magic Design:輸入一句話自動生成簡報、海報、社群貼文等範本。
Magic Media:文字生成影片功能,能快速套版、替換素材,並自動加上動畫轉場。
Brand Kit:根據品牌視覺,AI 會自動套用 LOGO、配色、字體,保持設計一致。
適用對象:中小企業主、社群經營者、沒有設計基礎但想快速出圖的人。
Runway ML
定位:針對影片創作者的多模態 AI 平台,主攻「影片特效」「影片編輯」「文字生成影片」。
特色:
Gen-2:「文字→影片」生成功能,可以從一句話直接產出 5~10 秒短片,畫面流暢度頗佳。
影像分割+追蹤:強大的物體偵測與遮罩功能,讓剪輯師快速套用特效。
協作功能:多人同時剪輯、版本管理、專案儲存雲端。
適用對象:獨立影像創作者、短影片製作者、希望快速做特效/轉場的 Youtuber。
Midjourney
定位:以「生成美術插畫」見長的文字→圖像平台。
特色:
以 Discord Bot 形式操作,輸入 /imagine of … 即可生成高質感插畫。
雖然本質上是「靜態圖」,但透過社群衍生出許多「多張畫格拼接成動畫/影片」的創作方法。
適用對象:Art Director、插畫家、需要大量概念草圖的人。
限制:不內建影片生成,需要用外部工具合成多張圖。
Pika Labs
定位:專注於「文字→影片」的 AI 平台,強調超低門檻的影片製作體驗。
特色:
只要在網頁打字輸入場景、角色、動作,AI 便會生成一段短影片(5~30 秒)。
支援「人物生成」與「場景建模」,畫面較 Runway 更具卡通渲染感。
適用對象:想快速做短行銷影片、動畫解說影片、社群短片的創作者。
Stable Diffusion + Deforum
定位:開源的文字→圖像模型(Stable Diffusion)與其延伸的動畫插件(Deforum)。
特色:
Stable Diffusion:可自己架設或使用雲端服務,生成具風格化的高解析度圖片。
Deforum:在 Stable Diffusion 基礎上,加上「時間軸參數」與「鏡頭運動」,做出流暢的動畫。
適用對象:技術門檻較高,需要自行設定參數、撰寫指令;適合具備程式/模型調校能力者。
Synthesia
定位:以「AI 虛擬人講者」見長的影片製作平台。
特色:
用戶只需輸入文字稿,系統會把文字轉為「虛擬人配音+口型對應」,並可更換背景、字幕、品牌 Logo。
非程式人員也能快速製作說明影片、企業內訓影片。
適用對象:企業行銷、內訓、教育領域,需要虛擬人講解的短影片。
五、小結
Lovart AI 主打「一站式設計代理」+「動態影片生成功能」,適合對視覺品質要求較高的設計師或品牌行銷人員。一句話即可從概念直接生成海報、短片、品牌套件,並可在同一畫布裡做局部微調,非常直覺。
ChatGPT Plus(GPT Plus) 則是一款「以文字為核心的強大聊天代理」,適合需要撰寫、邏輯推理、知識問答、程式碼輔助的使用者,並不具備內建影片生成或專業視覺編輯功能。
若你的需求是「快速製作社群貼文、宣傳海報,並順便輸出動態影片」,Lovart AI 會更貼近;若只是要「大量處理文字工作、問答、文件撰寫、程式碼輔助」,GPT Plus 則更適合。
市面上還有許多 AI 平台提供不同取向的視覺或影片生成(如 Adobe Firefly、Canva AI、Runway ML、Pika Labs、Stable Diffusion + Deforum、Synthesia 等),你可以根據自己的「技術門檻」、「影片長度需求」、「預算」與「整合工作流程」來綜合評估選擇。
希望以上說明與對比表格,能讓你清楚掌握 Lovart AI 的能力、使用方式,以及與 GPT Plus 之間的差異,並同時了解其他類似工具的優劣,為你的創作與行銷決策提供參考。
🔔 看完以上比較後,如果你想要依照品牌風格量身訂作設計或行銷方案,別猶豫
立即聯繫我:
LINE ID|@254mcmeg
Comments